.:.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花菜百科专栏]知兴说教——为什么大学毕业之后不要盲目考研
本頁主題: [花菜百科专栏]知兴说教——为什么大学毕业之后不要盲目考研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花菜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12382
威望:2253 點
金錢:282814 USD
貢獻:1266 點
註冊:2020-10-24

[花菜百科专栏]知兴说教——为什么大学毕业之后不要盲目考研

知兴说教——为什么大学毕业之后不要盲目考研


01 考研决策一定要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下的整体框架下决定

刚刚过去的12月份的考研又创造了一个纪录,一共有377万人参加,(考研人数)是历史最高水平。最近北京一个教师在网上写了一篇文章,披露他所在的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70%大四的孩子要么在考研、要么在考公,所谓的公务员考试,应该来讲,这个数字是蔚为大观的。

我整体的观点是,考研这个决策一定要放在整个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整体框架下去决定,不要被一些短期的因素所影响。工作好不好找、薪水高不高这些东西,从长远来讲,都是没那么重要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大学不同类别的专业。

首先是纯学术类的专业,如文史哲、数理化,这些专业你要是真心喜欢,从本科直接读到硕士、从硕士直接读到博士,毕业之后回来做学术研究工作,当然是非常好的一条道路。

但我们大多数人可能还会去看第二类专业,就是职业类的专业。在西方最受欢迎的职业类专业就是管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他们这些职业类的专业共同的特征就是不设本科,他们只招硕士生。逻辑上,像JD(职业法律文凭)和 MD(执业医学文凭),其实是相当于硕士生。而且,他们鼓励不同专业的本科生来申请这个专业,希望他们在有一些年头的工作经验之后再来申请。

第三类可能比较小圈子,是职业研究类,比如做管理学研究的管理学博士,做法律研究的法学研究博士、所谓的JSD(Doctor of Justice Science 法学博士),做医学生物学研究的PhD,像这些职业研究类的专业,在招生的时候是没有硕士门槛的,鼓励(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参加几年工作有经验之后再申请博士。

为什么这些职业类、职业研究类的专业都是鼓励孩子们参加工作之后再来申请呢?

核心是,第一,要有社会阅历,要了解社会;其次是,让他们确认自己对这个专业的爱好,你在外头稍微见识了一下,再决策自己想读什么专业,往往是一个更合适的决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因为我自己是管理学的博士,所以我在这个问题上还是有相对的发言权的——就是你有了3-5年工作经验之后,你在做学术研究的时候就很容易分辨什么是真问题、什么是假问题,什么是大问题、什么是小问题,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什么是无价值的问题,你就不容易在这些假问题、小问题、无价值的问题上浪费时间。你的科研很自然就比人家的科研做得好,很自然,你的科研就会有更大的影响力。

其实我这么说的时候,我心里想的是西方的大学生。西方的大学生他们在高中阶段、本科阶段有很多社会实践、实习的机会,这些我们国内的大学生往往是相对比较薄弱的。



关于这个考研的问题,我也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经历。我是93年从人民大学经济类本科毕业,毕业之后“赶时髦”,追随当年的潮流去了经贸部的进出口公司——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见识了体制内的所谓的“单位”。

工作几年之后,我觉得我还是做学问的料,就下决心要去做管理类的学术研究。中间过渡时间我去了诺基亚公司,在诺基亚那两年时间,我见识了真正的国际化,职业化的、管理好的企业是怎么运转的。

在去读博士之前我还有一小段短暂的做咨询的经历,跟一些民营企业打交道,我就体会到了什么叫帝王作风,这个企业一个人说了算,“一言堂”“一支笔”是什么感觉,给这个企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这是我在读博士之前三段工作经验,给我自己做管理学研究带来非常有利的一些条件。

我21岁本科毕业,工作6年,27岁去念博士,4年半、5年左右的时间毕业。我32岁就到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应该来讲是中国也是亚洲最好的商学院,成为了中欧最年轻的教授。我的很多学生都是40多岁,比我大10岁是很正常的情况,我很开心、很骄傲、很自豪能够成为他们的老师,所以你看我现在好像相对比较年轻,其实因为这些经历,我在圈内也算是老资格了。

02 教育的核心是让孩子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所以,教育的核心是一定要让孩子有一段自由探索的时间,一定要让他在知识的海洋独立地去探索,让他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然后想办法把自己在这个领域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这个过程才是最核心的。

所以西方好一点的学校都讲求博雅教育,一定让孩子在大学尤其是大学一、二年级阶段,在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领域自己去选科目,去选课,然后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找到独立完整的自我,慢慢选定自己一生的领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他们强调,我们培养的是人、培养的不是专家,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为什么西方好一点的商学院,强调一定要有4-5年工作经验,强调一定要有年龄的门槛,在26-27岁的时候来申请,其实也是类似的逻辑。因为大多数年轻人,你不让他上3-4年班,不让他在工作岗位上体会一下,是很难意识到自己对商业、对管理的爱好的。所以MBA教育在美国,在西方相当于给这些27岁的年轻人第二次重新选择人生方向的机会,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设计。



03 真正的好的教育一定要面对真实的问题、真实的人生、真实的机会

回到我们民国教育家陶行知的那句话,就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真正的好的教育一定要面对真实的问题、真实的人生、真实的社会。

与此相关的是,像西方,比如德国的教育体系的三条轨道。一条是学术轨道,一条是职业轨道、普通上班族的轨道,一条是技工的轨道、做工人的那个轨道。轨道设计的时候一定是在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阶段,让你在三个轨道之间可以自由地变道,只要你符合条件你就可以转。

这个过程其实对于年轻人发现自己内在的深层次的爱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这种流程,发现了自己深层次的爱好,才有可能实现我们中国老话所说的“取次花丛懒回顾”的这种境界,才是你一生的真爱,你才有可能在这个领域做出相对比较出色的成就。

我讲这么多,其实核心总结一下,就是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体制内的正式教育的局限性,不要盲目去崇拜它。我们圈内人很多说,最好的作家不是中文系毕业的,最好的企业家不是商学院毕业的,“教育是灰色的,唯生活之树常青”,我们不要夸大正式教育、迷信正式教育的作用。在考研的这个问题上,千万不要从众,不要盲目考研。很多体制内单位要求研究生的学历,我就一定要考研吗?我就一定要进体制内吗?这些问题,都值得大家去深入地思考。




赞(6)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1-25 16:17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2-23 04:08